"低買高賣"是營商的基本準則..商家買入貨品,不管擺多久都要賣出去才能換回現金..不是以物易物的社會..不能拿店裡的東西去換一碗牛肉麵..那叫賒帳的"抵押品"..股票雖然是有價證券..一樣不能等同現金拿去買東西...

做股票和做生意一樣..目的都是"賺錢"..違背了"低買高賣"的原則就是虧損...很多人做生意趕熱潮趕上末班車..批進來的貨物賣不出去只好降價求售,跳樓大拍賣...同樣的情形在股市也一樣一再重演....

轉貼一篇文章..注意他的標題是"什麼是買高賣低?"..問我為什麼喜歡轉貼文章?..不為什麼..因為別人寫得比我好..就這麼簡單.....

文章原作者為"綠角"..此處轉載並無任何得益,假如有冒犯版權,謹此向原作者致歉。

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$


什麼是買高賣低?

這個標題真是太無聊了,買高賣低還要解釋?恐怕的確是要解釋的。在接觸投資過後好一段時間,我才恍然大悟,原來,這就是買高賣低。因為,沒有投資人會喜歡或是承認自己在買高賣低。投資世界的買高賣低,已經化身為”策略”,而深植在很多投資人的心中。

人喜歡看最近的態勢,來評估一個投資是否值得投入。Bill Bernstein在他的The Intelligent Asset
Allocator書中,有一個絕佳比喻。今天,你用一盎司400美金的價格買進了一盎司黃金,你朋友在三個月後,用每盎司350美金的價格買進,過了十年後,黃金一盎司值600美金,你們同時賣出。誰賺得多?

少有投資人會答錯這題。當然是你朋友,因為低價買進,所以賺得多。任何東西,假如日後要賣掉的話,一定是進價愈低,日後報酬愈高。

但投資人一進入股市,腦袋似乎就顛倒過來。股市愈漲,大家對它的期待愈高。前陣子台股上漲時,大家上看萬點,以為今年股票賺的會比薪水多。新興市場近年愈漲愈高,大家不只買新興市場基金,更買拉丁、東歐,或是想辦法開戶買中國基金。

投資人只看最近,而相形之下較不完整的資訊,卻忽略長期,相對較完整的資料。把最近的情勢,做過份的延申,以為將一直延續下去。這是一個很嚴重的投資錯誤,它會讓你完成買高賣低的前半部。

一個資產的價格愈高,它日後所能期待的報酬愈小。黃金是這樣、房地產是這樣,股票也是這樣。太多人根本沒想到這個不證自明的事理,整天腦海裡只有”看好”這兩個字。買進的行動,是被想著一年30%的心情所驅使,想到的理由,其實只是用來掩飾自己這個不理性行為的藉口。很多人連自己都騙過去了,以為自己是個”理性”的投資人。

金融資產有個最奇怪的地方,愈貴愈有人買。這個特異點,原因就在於投資人理性化自己的不理性行為,以”看好”為投資選擇的指引。看好,就是買高。你有看過那個投資人會看好跌跌跌,跌很深,跌很久的標地嗎?No。他們會說,等情況好轉一點,明朗一點再進場。我翻譯這句給你聽,他在說,我就是要當追高的投資人。

更有很多投資人買進之後,執行所謂停損的”投資策略”。這根本不是投資策略,這是賭博、投機策略。假如你是用賭博或投機的心情參與市場,那你應該使用,免得你輸光家產。假如你在投資,你會很難解釋停損和賣低的差異。當然,基金公司推出的很多基金,其實前面都應該加上”投機專用”這四個字。買賣投機用的基金,使用投機策略當然可以。但賭博的主要目的是娛樂,賺錢從來不是它的主要機能。唯一的贏家,只有莊家。買賣投機基金,唯一的贏家只有基金公司。

在資產下跌時賣出,不是賣低不然是什麼?常有人說,先把單筆還有獲利的,在下跌中賣出。保有獲利,寧賺不虧。聽起來,真有道理。可是你想想看。假如你已經知道前面所說”看好”的謬誤,知道低點才是買點。下跌不正是應該買進的時候嗎?你以為市場會記得你現值30萬的基金股份,是在低點才進場買進,或是半年前就買進的嗎?然後市場會對你現在,在低點買進的30萬比較寬宏大量,對你之前買進的30萬比較苛刻嗎?其實,只有你記得罷了,那只是你的心理帳。贖回再買進,只是浪費手續費罷了。

很多執行寧賺不虧策略的投資人,他們遵循古老的諺語”Better safe than
sorry.”。寧願安全保守一點,也比事後後悔好。也就是寧願少賺,但也不要賠。但結果,他們常是”Safe and
sorry.”。他們的確安全了,但也很後悔。他們的確少賺,也因少賺而後悔。沒有在低點買進的勇氣,怎會有日後高報酬的光采?

葛拉漢在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一書中,對股市有個生動的比喻,就是Mr.
Market,市場先生。他有極端的情緒波動,情緒大好時,以很高的價格賣你股票,情緒低落時,以很低的價格賣出。你,做為一個聰明的投資人,一個Intelligent
Investor,就要知道利用市場先生,在低價買進,在高價賣回給他。利用他,而不是隨他的情緒波動。

停損,是一個被動策略。當市場下跌到某某趴後就賣出,完全被市場情緒所驅動。它給投資人一種對自己的投資有所掌握的感覺,事實上,它帶給投資人的是百分之百的身不由己。

這奇怪了。這個停損的策略,可是被很多基金公司放在網頁、很多媒體反覆提及,很多”大大”再三論述的重點,總不成是錯的吧?

讓我引述Oscar Wilde的一句話”The value of an idea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sincerity of
the person expressing
it.”一個概念的價值,跟誰說它是沒有關係的。即使這個人說得詞真意切,也是一樣。舉個簡單的比喻,假如環球小姐說了”BS”,這兩個字就會從髒話字典中除名嗎?不會,它還是髒話。一個沒用的投資概念,不會因為從巴菲特口中說出,就會變成有用的東西。想想看,用你的common
sense,再把這些論點想一下吧。

以看好為理由買進,以停損或保有獲利為出場的藉口,就是現實世界中的買高賣低,也是太多投資人難以跳脫的窠臼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ngche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